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2019-01-15

按照国家奖励办法规定要求,现将我单位申报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1月14日至2019年1月20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提名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单位科技质量部提出。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21-63161688-1815
传    真:021-63161212
联系人:沈永红
联系地址:上海市中山南一路168号
邮政编码:20001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项目名称
大型船舶结构关键技术与规范研发及应用
二、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船级社、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三、主要完成人
朱恺、罗海东、王刚、洪英、张道坤、王东海、彭文科、任慧龙、吴嘉蒙、唐文勇
四、项目简介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际散货船、油船多次发生重大结构事故,造成严重污染,引发全球海事界对散货船油船结构安全问题的关注。为提高散货船油船的结构安全,联合国下设的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修正案,强制要求船长150米及以上的散货船、油船新造船必须满足IMO目标型标准(GBS)的要求,所采用的船级社规范也必须通过GBS审核。
原油和散货运输是我国海运最大宗货物,船舶结构安全是船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支撑“平安交通”建设。以往我国的规范多采取“拿来主义”,并不真正掌握背后的技术原理,如果此次IMO验证审核中我国无法顺利通过,我国的远洋船队、造船、外贸以及与之相关的众多行业都将陷入被动的境地。
本项目着眼于研发大型船舶船体结构核心技术,制定符合IMO要求的规范体系,自主研发高级船体结构强度分析软件,在交通运输部指导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支持下,历时7年半研发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
(一)成功研究了结构冗余度、高级屈曲、大型船舶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的响应预报和强度评估、晃荡载荷计算等船体结构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全面达到国际一流,部分达到国际领先。其中结构冗余度计算和验证方法论为国际首创,被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采纳并“零缺陷”通过了IMO专家组审核。
(二)建立了符合国际海事组织GBS强制性要求的规范体系。中国船级社提交的GBS送审文件以国际唯一“零缺陷”的最优成绩通过了IMO秘书长组织的代表国际海事界IMO审核专家组的审核;部分项目成果纳入《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牵头及参与制定中国代表团参加IMO会议相关提案7份,在IMO基于风险的未来一代GBS—安全水平法的规则制定中首次发挥国际引领作用,有力支持交通运输部应对IMO工作机制。
(三)自主研发了四个系列的高级船体结构强度分析软件产品,推出的共同结构规范、波浪载荷等系列软件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在超过100家的国内主要船舶设计单位广泛应用。
本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EI论文15篇,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本项目成果已全部转化,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通知的精神指导下,本项目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分片区进行了大规模宣贯,在我国造船业和航运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本项目成果提高了我国散货船、油船主力船型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和结构安全性,升级了20型散货船油船主力船型,为大型集装箱船、矿砂船、汽车运输船等大型/超大型船舶的自主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支持中国航运和造船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提升了我国作为世界造船大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了我国作为航运大国的整体安全性,同时支持我国工业界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并扩大了国际话语权,对服务于我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与隐私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投诉咨询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上海市西藏南路1688号 邮编: 200011
邮 箱:webmaster@maric.com.cn    电话:021-63161688   传真: 021-63161212 
维护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信息科技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电话:08610-59518822 传真:+8610-59517959 Email:clients@shipbuilding.com.cn
 沪ICP备080153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