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 综合实力 > 正文

集团领军人才——虞赉

2015-05-11

虞赉,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集装箱船学科带头人,中国航海奋进奖获得者,现任MARIC副总工程师,民船部副主任。虞赉从事运输船舶的船型设计研究和前期开发工作,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出色成绩,特别是在集装箱船设计领域,从小型,中型到超大型集装箱船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列化船型设计,在不同阶段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推出了特色船型,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近年,在工信部,集团各方和我院的支持下,带领设计团队,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研发设计方面,一举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在中国自主设计超大型集装箱船设计形成了突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记集团公司集装箱船学科带头人、MARIC副总工程师虞赉

 

 

作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船型的突破口之一,MARIC近年来全力投入的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超大型集装箱船型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检验,9400TEU集装箱船首制船成功交船,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全部超过合同要求; 16000TEU集装箱船型获得了实船订单,形成了技术和市场上的突破。

作为箱船船型开发项目的具体负责人,虞赉却十分谦虚,他表示,由八所具体承担的超大型箱船研发项目,汇聚了包括工信部、中船集团公司以及相关船厂诸多专业人士的大力支持,加上该所近年针对超大型集装箱船型的研发不予余力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能最终实现由技术追随转向技术引领,实现超大型集装箱船型的综合优化设计,不仅令船型得到市场的认可,更依此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扎根一线  成就一线

初次见到虞赉,我们会觉得他非常年轻,同时也很朴实。不过,在深入了解之后,我们会立即发现,年轻与阅历并不形成必然的正比关系。翻开虞赉的简历,丰富的一线设计经历便会映入我们的眼帘。据了解,进入MARIC工作以来,他先后参与乃至主办了20余个重点船型设计开发任务,其中包括渔政船设计项目、5000DWT成品油船设计项目、440客位沿海客船设计项目、7600DWT多用途船,3200050000DWT多用途干货船设计项目、1650025500DWT大湖型散货船设计项目以及800箱,900箱,1600箱,2500箱,4250箱,4700箱,5000箱,9400箱,16000TEU集装箱船设计项目等等,历时20余年,主持设计的项目成功交付了近300条实船,不仅在运输船舶的研究和开发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带领团队一举突破了包括超大型集装箱船型在内的多项设计难题,打破了一流造船强国对相关船型研发的垄断地位。

1991年,虞赉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毕业后便进入MARIC工作,任职于四室船体结构科,自此正式开始参加船舶设计工作。结合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散货船型设计需求,虞赉所在的科室研发了系列大湖型散货船型,分别在多个船厂获得系列实船订单。与此同时,在由其参与和主办的多用途船型设计开发项目中,该所设计开发的小型和中型船型快速取得突破并形成了特色船型,其开发的7600DWT多用途船型,船型尺度经济合理,载货量达到极限,得到市场认可,先后在4家船厂获得了超过70艘的实船订单。另据了解,由该所开发的32000DWT50000DWT多用途船在细分市场上获得持续订单。在与师长、同事们一起努力开拓的同时,那个初出校门的虞赉已然拥有了优良的工作习惯和设计素养,并以此作为开展今后设计工作、迎接新船型开发挑战的基础。

当前,自主设计并研发集装箱船已经是MARIC的传统优势,这份优势的逐步形成离不开MARIC几代设计人员们的不断努力和积累,虞赉便是其中的一位。据了解,在1600TEU集装箱船的开发过程中,针对高冰区航行、冷藏箱等特殊要求,在主尺度限制条件下,虞赉与设计团队一起潜心研究,不断尝试,最终成功攻克了船体总布置和结构特殊等技术难题,为此后开发设计同类船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2500TEU4250TEU集装箱船的开发设计中,他又仔细研究了当时国际船舶市场中主流箱船的特点,充分考虑集装箱船发展趋势,并结合国外知名船东和船厂的具体需求和建造实力,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供船东选择,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2007年,面对国际海事组织(IMO)新出台的一系列船舶新规范、新要求,虞赉带领团队进一步对已有船型进行了更新优化,并形成了一系列绿色环保型船型,4250TEU系列船型已获得并成功交付了来自德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的8个知名船东的近50条船订单。特别是中远集运,在考察了当时市场上同类船型后,最终选择该船型,并签订了20艘的订单,一度引起了市场的轰动;2500TEU系列船型自从2002年开始,持续获得订单,总计交付超过了50艘;同时4250TEU集装箱船的设计团队集体获得了2007年度MARIC“创新团队”奖。

2007年后,在4250TEU集装箱船的基础上,根据航运市场的变化,我们先后又推出了顺应当今航运模式的新型宽体集装箱船型,其中就有4700TEU集装箱船、4800TEU集装箱船、5000 TEU集装箱船等,在箱船市场低迷期,仍然持续获得了市场认可并取得了批量性的订单。”虞赉表示,正是有了这一步又一步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理念更新,该所的箱船设计团队逐步具备了开发大型乃至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实力。2009年,在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的支持下,该设计团队将当时为国内自主设计新一代的9000~10000TEU集装箱船作为突破口,狠下功夫,潜心研究,经过多轮优化设计和验证试验后,终于推出了大幅提高船型经济性指标的新型宽体船型,并于2010年实现了9000TEU集装箱船和10000TEU集装箱船型的首批订单,首次突破了韩国在超大型集装箱新船型研发的垄断,

除了注重船型设计开发,虞赉还注重于设计方法的积累与创新。在主持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重大课题集装箱船系列化的顶层技术专题研究中,其先后提出了集装箱划分方法以及集装箱船性能评估方法,在对完成课题研究做出了关键性贡献的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优化甚至开发新船型留下了新的模式。除此以外,在完成各项开发设计任务的同时,他还主持了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组织并完善了民船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同时组织做好对网上技术信息系统的跟踪和维护工作,对该所的科研生产形成了有效支持。在近年来的各项技术交流活动中,其围绕着重点项目的研发,组织开展了与主流船级社、著名水池、重要设备商的全方面的技术交流,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优化和开发新船型拓宽了思路及空间。

 

持续精进  再上台阶

16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研发成功并接单,不仅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具备了设计超大型箱船的能力,正式跨入了国际超大型箱船设计“俱乐部”;也意味着该型船舶已经得到了国际主流班轮公司的认可,在超大型箱船领域的设计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虞赉表示,能够成功实现技术转化为实船项目,离不开来自国家、集团内、所内的大力支持以及设计团队中那股永不言弃的韧劲,正是有了大家的合力,方能收获这份成果;16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成功研发,只是该所持续探索和研发高新船舶的一个节点,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不能就此懈怠,反而要以此为基点,持续改进,不断突破,力争再上新的台阶。

众所周知,超大型集装箱船是世界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船舶之一,16000TEU船型其开发难度较大,且在国内无任何经验数据可供参照,加上直接受到国际船舶市场波动的影响,一般的船舶设计机构和船厂往往望而却步。“我们是中船集团公司旗下的总体性船舶设计所,探索并开发该型船舶不仅仅是八所发展的必要,更是集团乃至国家做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桥梁,因此,这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虞赉表示,要打破韩国在超大型箱船领域的垄断地位,我们必须要从改变船型研发设计理念入手。如果我们的船型永远只是跟随别人,那么,在市场好的背景下我们可能有单可接,但是,一旦遇上了市场波动的情况,那么我们的船型将没有任何竞争力,难于接单。

为了尽快开展相关船型的研发工作,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集团公司以及该所的大力支持下,一支精干的设计团队在虞赉的带领下,被迅速地组建并运转了起来。不过,在该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该团队却遭遇到了市场变化的尴尬境地。据介绍,受欧债危机影响,超大型箱船研发项目因为“融资难”而被无限期推迟,相关船型的设计及建造计划也变得遥遥无期了。“这让我们的团队一下子失去了工作的目标,如果单方面推进该项目,所内不仅要承受巨额的资源压力,还要肩负可能血本无归的后果,该何去何从?”但是各方认为要做强我国造船业,突破超大型集装箱的设计及建造瓶颈是条不可或缺的道路,而要突破该瓶颈就必须勇于投入、甘心付出,唯有脚踏实地攻克关键设计技术,方可能在其中有所作为。大家统一了思想,同时得到了所领导和各方的大力支持,该项目自此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

接下来就是如何攻克技术难题了。据悉,为了使研发设计出来的船型能够完全满足乃至引领市场的需求,通过中船工业贸易公司(CSTC)和国际上的主流箱船船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及船东需求,先后和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等三大班轮公司以及西斯班、中海集运、中远集运、汉堡南方和智利航运等主要船东开展了项目合作,进而使得自身在船型研发方向上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由于运营习惯和方式不一样,同样的船型在不同的船东手中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益,有的可能亏损,而有的则可能盈利,原因何在?”虞赉认为,原因就在于这世上并没有最优的船型,只有最适合船东的船型,而这就是研发我国超大型集装箱船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为了打造属于该型船舶独有的优势,在其带领下,箱船设计团队积极主动地与船东进行沟通,在充分了解船东的各项运营状况及习惯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更为细致的针对性优化设计。同时设计团队特别针对超大型箱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结构设计分析比较,在全寿命周期内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为整个船型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在一直努力,希望在加强各方广泛合作的基础上,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为市场不断提供我们的最新、最佳的设计,实现各方真正意义上的双赢。”虞赉如此表示。事实上,正是基于这份对船型研发的坚持与执着,其不仅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也收获着来自国际航运市场的赞誉。

 

 

版权与隐私 | 常见问题解答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投诉咨询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上海市西藏南路1688号 邮编: 200011
邮 箱:webmaster@maric.com.cn    电话:021-63161688   传真: 021-63161212 
维护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信息科技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电话:08610-59518822 传真:+8610-59517959 Email:clients@shipbuilding.com.cn
 沪ICP备08015345号-1